□蚌埠新聞網記者 李茂峰 文/圖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產業發展必須有數量充足、素質良好的技能人才提供保障。近年來,我市積極探索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新路,學校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搭建緊跟蚌埠市產業發展需要,學校教育和產業發展高度契合,使蚌埠職業院校畢業生呈現出本地就業“供不應求”的良好態勢。
為了引領蚌埠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進入發展,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和產業發展,今年以來,市教育部門創新思路,主動作為,積極牽頭組織市內高校、職業院校與本市重點規上企業,召開6場校企合作座談會和對接會,通過對接和深入洽談,實現了學校和企業資源的有效整合,實現學校、企業及蚌埠產業發展共贏的喜人局面。
校企對接“面對面”
從線下到線上,“校企合作工作群”成為蚌埠職業院校與重點企業無縫對接的平臺。
打開微信工作群,將企業急需技術人員信息發在群里,不一會兒,群里傳來信息:我校有你們需要的畢業生,具體情況進一步溝通??吹饺瞬判枨筮@么方便快捷得到解決,中航三鑫人力資源部經理王旭滿臉興奮:“短短幾分鐘時間,企業的燃眉之急就得到解決,真沒想到工作群真的成為‘萬能群’?!?/p>
王旭所稱的“工作群”,名叫“蚌埠市校企合作工作群”。點開“群成員”,記者看到,群里有200多個群成員,蚌埠學院、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以及蚌埠市13所中職學校名列其中,除了學校外,記者看到了許多耳熟能詳的企業名稱:凱盛科技、大富機電、國顯科技、中航三鑫、金威濾清器、和平乳業等。
緊跟產業發展需求,培養機器人技能人才。
“這是一個校企共建合作交流平臺,目的是促進本市職業教育資源與企業發展需求之間無縫對接,讓蚌埠職業教育更好地服務地方產業經濟發展?!卑霾菏薪逃指本珠L王光輝告訴記者,校企合作是促進職業教育和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通過合作,學??梢约皶r掌握企業發展動態和人才需求,并據此調整課程設置和培養方向,而企業可以隨時了解學校的專業特色,為畢業生準備適合的就業崗位,雙方資源有效整合,最終實現產教深度融合。
“校企交流合作始于線下‘面對面’,將其搬在線上是為了讓這種溝通交流常態化、及時化、有效化?!笔薪逃致毘煽瓶崎L王帥介紹,校企合作不是一個新詞,但過去都是“點對點”,職業院校和企業之間“單線聯系”,困于各自的“一畝三分地”,信息不對稱使得校企合作的廣度深度大受局限,如何打通校門與廠門之間的“玻璃門”,讓我市職業教育更好地服務于產業經濟發展,今年初,市教育局創新思路,大膽實踐,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新路徑。
1月26日,市教育局牽頭舉辦了首場校企合作座談會,蚌埠學院、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蚌埠經濟管理學院、蚌埠工商學院以及蚌埠市13所中職學校與相關部門推薦的本市一批重點骨干企業進行座談,校長們向企業負責人介紹了各自學校的專業開設情況和人才培養模式,表達了推進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與地方、企業、產業緊密對接的強烈愿望,參會企業負責人介紹了企業的發展情況,表示希望通過“冠名班”“訂單班”深度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教學。
“從現場熱烈的氣氛中,我們感到校企合作的強烈需求以及產教融合的美好前景?!蓖鯉浉嬖V記者,為了讓更多企業參與校企合作,首次校企合作座談會成功舉辦后,市教育局緊鑼密鼓,在接下來三個多月的時間里,一口氣舉辦了五場校企對接會,包括首場座談會,17所職業院校參與對接,市區190多家大中型企業參加了座談交流。
既要“面對面”,也要“屏對屏”,為了讓學校和企業間建立更為廣泛的聯系,市教育局牽頭建立“蚌埠市校企合作工作群”,17所職業院校及近200家企業成為“群成員”。
產教融合“手拉手”
瞄準產業發展需要,精準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職業教育成為我市產業發展助推器。
“對接會”和“工作群”不是花架子,取得的成果令人矚目:新簽校企合作協議65份,商建校外實訓基地57個,校企合作舉辦各類招聘會22次,職業院校組織畢業生入企參觀、實習30余批次,參與學生逾3100人次,新增合作冠名班8個,訂單培養學生達445人,安排本地就業學生達2600多人次。
頂崗實習學生在電子裝配崗位練習實操技術。
48家企業通過“蚌埠市校企合作工作群”發布招聘信息,涉及800多個就業崗位。各中職學校積極與企業溝通合作,已解決企業用工628人,學校與企業正在協商招聘用人合作意向659人,11家企業正在與學校共同協商,開展合作招聘事宜,有效緩解企業用人緊缺問題,校企有效對接,使職業教育服務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提高。
“校企對接會和工作群是平臺和載體,其目的是實現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卑霾嚎萍脊こ虒W校(蚌埠技師學院)招生與就業辦主任帥恒松是位“老職教”,談及產教融合時他認為,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尤其是地方產業發展的關系密不可分。人才是企業和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沒有人才就談不上發展,而職業院校就是人才“孵化器”?!爸挥腥瞬诺闹R結構、技能水平與產業發展實際需要高度一致,才能實現校企之間無縫對接,才能實現人力資源效用的最大化?!?/p>
帥恒松說,辦學之初,蚌埠科技工程學校(蚌埠技師學院)走的就是產教融合的路子,主要專業及課程體系構建緊貼蚌埠市產業發展需要。機械工程、機電工程等專業是學校的特色優勢專業,幾十年來培養了大量的能工巧匠。蚌埠是全國聞名的濾清器生產基地,設置汽車工程專業,可為蚌埠汽配產業提供人才支撐。電子信息產業在我市發展勢頭良好,產業規模巨大,為了培養高素質的技術人才,學校提前預判,及時進行專業調整,幾年來培養大批的專業技術人才,有力地支撐了蚌埠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
為更好地服務于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蚌埠片區,打造蚌埠產業經濟新高地,2021年4月,蚌埠市硅基智能制造人才培訓基地暨工業機器人實訓中心在蚌埠科技工程學校(蚌埠市技師學院)建成,該基地建成后,將針對機電、電子、工業機器人等相關專業領域,為行業、企業等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方位的培訓。
蚌埠科技工程學校(蚌埠技師學院)機電工程系主任焦其彬介紹,硅基智能制造人才培訓基地暨工業機器人實訓中心總投資近570萬元,建筑面積近400平方米,擁有各類型、品牌硅基智能制造先進設備?;夭扇⌒F蠛献?、工學結合模式,以蚌埠市硅基智能企業實際應用項目、案例、方案及學院的教學模式相結合,共同推進硅基智能制造相關專業建設,為安徽自貿區蚌埠片區提供技術人才保障。
實習就業“門對門”
學校是車間,車間即學校,產教深度融合,拉近了校門與工廠大門的距離。
“冠名班”是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另一種形式。在2021年蚌埠科技工程學校(蚌埠技師學院)的招生簡章上,記者看到,今年該校共開設比亞迪、國顯科技、多林傳媒、神舟機械等四個企業冠名班。
帥恒松介紹,“冠名班”類似于過去的“訂單班”,相比于“訂單班”,“冠名班”的內涵更為豐富。能夠獲得冠名資格的企業,都是本市的重點骨干企業,不僅經濟效益好,更有著輝煌的未來?!肮诿唷钡男律?在報名時就清楚地知道自己將來的就業方向,因此學生和家長的心里更為踏實。
在校學習期間,在通識教育的基礎上,專業課程體系由學校和冠名企業共同制訂,個性特色鮮明,具有“量身定制”的特征。
“技能學習僅僅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冠名企業可以提前對學生進行企業文化熏陶?!睅浐闼筛嬖V記者,學生在校學習時,企業文化就已經在潛移默化中浸潤著學生。如冠名企業會將企業的價值觀、產品觀、質量觀貼在實訓教室里,學生一抬眼就能看到企業的價值取向。
冠名企業會為學生免費提供正式員工的工作服,學生實訓時穿上它就如同在工廠上班一個樣;學生培養實行“雙師制”,除學校正常教學外,冠名企業派出技術骨干進校指導學生實訓;在校學習期間,根據教學需要,進入冠名企業頂崗實習,進一步體驗真實的工作場景。通過企業冠名培養,探索出一條“出校門進廠門”的實習就業新模式。
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即便不是企業冠名班,我市中職院校同樣實現了學生實習就業“出校門到廠門”的完美對接。
安徽柳工起重機有限公司人事部經理謝云蕓告訴記者,對蚌埠中職院校學生走進企業頂崗實習,公司領導十分重視,從學習、工作到生活全方位呵護,他們希望通過頂崗實習的機會,讓學生多了解企業,多感知企業文化,進而愛上他們的企業?!耙驗榘霾褐新氃盒E囵B的學生,不僅具有良好的技能,更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他們的那份踏實和勤奮,以及不斷進取的精神,正是我們企業最看中的?!?/p>
學生實習就業能夠“門對門”一站式無縫銜接,在于本市職業院校專業課程設置與地方產業發展需求高度契合,另一方面在于學校和企業建立了親密無間的關系。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本市絕大部分職業院校都將校企合作,作為促進產教融合工作的重頭戲抓牢抓實,校領導帶隊走訪企業,邀請企業家進學校觀摩教學活動已成為常態。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疫情影響下,蚌埠產業經濟之所以很快恢復,并步入健康良性發展的快車道,得力于蚌埠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強力推進。與蚌埠產業發展高度契合的職業教育必將成為促進蚌埠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關注蚌埠發布微信
關注蚌埠日報微信
蚌埠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
皖ICP備07008681號-1 皖網宣備070018號 皖公網安備34030002000168號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舉報郵箱 bbrbs@bbnews.cn 舉報電話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