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聞網記者 陳瑤
近日,成都一小區居民電梯內電瓶車起火造成5人受傷的事件引發了全國對電瓶車入室亂象的關注。本報在5月12日三版刊登《看!電瓶車入樓入戶太危險》的文章。蚌埠日報和蚌埠發布官方微信平臺也分別推送了《觸目驚心!這樣做太危險!》《這樣做,后果真的很恐怖!》的報道,引發了網友、讀者的共鳴、反思和建議等。
做好自己 勸導他人
很多網友對騎行者讓電瓶車入室、進樓道、進電梯等行為進行了強烈譴責,有網友認為將電瓶車規范停放、充電,是珍愛生命,也是對自己負責。
網友“浪跡天涯”說:“電瓶車進電梯的危害顯而易見,一旦起火或燃爆,被困人員往往束手無策。電瓶車雖方便,但使用不可任性。電瓶車不進電梯、不入戶,是對自己也是對他人負責?!?/p>
網友“秋之韻”說:“搞不明白這些人在想啥,公共充電樁充電不比家里電費貴多少,非得害人害己?!?/p>
網友“太平”說:“看見有人推電瓶車,或者提電池上電梯,不要無動于衷,狹小空間遇劇毒濃煙后果不堪設想。為了大家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一定不要易燃物品帶入電梯,防患于未然,看到鄰居這么做,應該主動上前勸阻?!?/p>
解決之道需治標治本
也有一些網友提出了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
網友“晨鐘暮鼓”說:“沒有哪些人想把電瓶車推樓上的,要是小區里有足夠的車棚、充電樁,不風吹日曬又能及時充電,誰愿意費勁推上樓呢?希望有關部門雙向解決問題,杜絕業主電瓶車上樓,改善停車難、充電難的問題。老百姓的問題不能一刀切,而是解決根本,解決需求?!?/p>
網友“星辰”說:“我們小區里到處都是把電瓶車推到電梯里回家充電的。樓道、家里都有。曾看過外地已經有小區在電梯里裝了一個監測設備,如果監測到電瓶車,電梯停止運行,這個應該是比較好的解決辦法?!?/p>
網友“嘉嘉”說:“應該立法禁止電瓶車進入電梯,同時立法配建充電樁,將電瓶車停在公共車棚里充電,用法律法規約束大家的行為才最有效?!?/p>
網友“勿忘初心”說:“小區里做停車棚、充電樁,大家自然就不往家里停放電瓶車。這個問題不能只堵不疏,解決停放和充電的問題才能有效解決電瓶車上樓、占用樓道的問題。有的小區雖然裝了充電樁,但是不能充電,就是個擺設?!保ㄍ辏?/p>
關注蚌埠發布微信
關注蚌埠日報微信
蚌埠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
皖ICP備07008681號-1 皖網宣備070018號 皖公網安備34030002000168號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舉報郵箱 bbrbs@bbnews.cn 舉報電話 (0552)4017493